“武汉这十年”报告会,环保专场!

首页    媒体关注    网站、报纸报道    “武汉这十年”报告会,环保专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时代英雄城市。9月23日,“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五场举行,聚焦“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时代英雄城市”主题,生态环境行业代表生动讲述了武汉生态环境保护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十年来,武汉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土更净了、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本场形势政策报告会展示了武汉市在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高水平保护、建设成果。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朝辉。记者李永刚 摄

报告会现场,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朝辉介绍了10年来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就;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首倡者、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讲述了长江大保护中的“武汉贡献”;武汉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魏红明介绍了环境监测为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所作的重要支撑;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平讲述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循环经济故事;武汉生态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吕善功讲述了十年间企业对生态环境系统性治理的贡献;“武汉环保大使”柯志强、江夏区纸坊街道林港村村民王青山分别分享了对武汉生态环境十年发展的感受。

据悉,“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是我市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而组织开展的“强国复兴有我 奋进英雄城市”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重要内容,由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等部门举办,全面展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武汉这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

“十年禁渔”是长江生态修复重要举措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

“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五场报告会上,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首倡者、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以视频方式就长江大保护“武汉贡献”发来寄语。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生态画“红线”。

这十年,长江武汉段推出了一系列生态修复举措,有效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持续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有效保障重要河湖生态用水。

“‘十年禁渔’是长江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举措。”曹文宣说,近年来,武汉市严抓退捕工作,查处了一些电捕和运用超声波技术捕鱼的违法事件,在护渔员的协助下,武汉实施长江退捕卓有成效。

武汉素有“百湖之市”之称,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是适应长江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物种,它们通常需要生长三到四年才能繁殖。“连续禁渔十年,四大家鱼将有两至三个世代的繁衍,种群数量才能显著增加。”曹文宣说,“十年禁渔”启动以来,江豚经常出没,这也反映了长江生物生存环境更加安全、食物链更加丰富。

曹文宣说,生态保护就是要保护生态服务功能,水域生态保护就是要保护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武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武汉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魏红明:

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更加“耳聪目明”

武汉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魏红明。记者李永刚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武汉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魏红明在“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五场报告会上,讲述了武汉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十年来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为广大市民从过去‘出门看天气’到现在‘出行问空气’提供了‘信息广播’。”魏红明说,十年来,以高水平服务生态环境管理为目标,武汉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稳步提高,目前全市监测监控分析能力范围覆盖包括地表水、环境空气、土壤、声环境等主要环境要素,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服务环境管理的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耳目”更加灵敏。

“这十年,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为导向,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建成了以在线自动监测为主要手段的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和满足我市生态环境管理需要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了主要生态环境要素监测和重点排污单位监控全覆盖,为我市生态环境监管打下了坚实基础。”魏红明举例说,2021年,我市建成覆盖全市街道乡镇的176个小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搭建起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为精准治污和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了“一手信息”。

魏红明说,十年来,我市以强化质量管理为抓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更加可靠。“累计参加90余次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行业主管单位组织的能力验证和质控考核,均取得优异成绩。”

“十年来,我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联合国家和省级科研机构完成了大气灰霾成因与来源研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武汉驻点跟踪研究等30余项重点项目研究工作,有效满足了生态环境政策制定、监管执法、科研攻关等工作需要,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魏红明说。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平:

中国绿色技术走出了国门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平。记者李永刚 摄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从事电子废弃物绿色回收利用的格林美高新技术公司武汉分公司考察,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希望企业再接再厉。”

“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五场报告会上,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平表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了格林美做大做强循环经济的信心,努力谱写着企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张宇平说,这十年,格林美从拆解废物卖废铜烂铁到制造新能源材料卖电池材料,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为构建循环型社会和遏制温室气体效应作出了中国企业的贡献。”张宇平介绍,十年来,格林美产值从34亿元增长到200亿元,循环产业基地从3个发展到16个,废物年处理量从40万吨增长到500万吨以上,十年累计减少碳排放200余万吨。

这十年,格林美实现了两次绿色技术创新升级——由简单拆解向深度循环、精细化循环延伸;由城市矿山向新能源材料转型升级。张宇平说,格林美在废物中提取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所需的原材料,攻克了“超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核心技术,成功进入了国际头部企业供应链,驱动全球15%的三元电池新能源汽车。

“格林美位居福布斯2021中国最具创新企业榜Top50,让中国循环技术走向世界。”张宇平说,截至今年6月30日,格林美累计申请专利2600余项,在国内新能源材料、废物处理行业专利拥有量排名第一,并成立了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并参与制修订3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两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把绿色技术输送到印尼、韩国、南非、欧洲等地,让中国的绿色技术走出了国门。

“格林美始终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始终不忘初心,立志做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循环经济领军者。”张宇平说。

 

 

武汉生态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吕善功:

聚力滨水生态城市和“无废城市”建设

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吕善功。记者李永刚 摄

“改革重组的前后十余年间,我们致力于生态环境系统性治理,见证了武汉市的美丽蝶变。”“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五场报告会上,武汉生态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吕善功作为企业代表,分享了武汉十年来生态环境治理的努力与成果。

吕善功说,十年来,武汉生态投资集团坚持贯彻新时代治水方略,牢牢把握长江大保护这一战略基点,不断探索新时期治水实践。“十年间,武汉生态投资集团高标准建设‘两江四岸’,建成总长约75公里、面积约750万平方米的绿色滨水空间;高品质实施水系综合治理,到2021年,全市中心城区湖泊消灭了劣V类湖泊,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构筑‘大东湖’生态水网,目前,治理成效显著,生态水网实现物理联通,东湖整体水质保持三至四类;实施了‘三湖三河’流域治理……”

“十年来,我们深度融合‘无废城市’发展理念和‘双碳’国家战略,逐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固废产业体系。”吕善功说,武汉生态投资集团坚持践行“无废城市”发展理念,建设全市首批无害化固废填埋场,并大力发展固废循环经济产业。

“未来十年,我们将锚定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主力军定位,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省、市绿色发展战略,探索全市水资源、固废矿产资源‘一网通管’创新模式和长效管理体系,为武汉市打造世界级滨水生态名城和‘无废城市’作出更多贡献。”吕善功说。

 

 

“武汉环保大使”柯志强: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

武汉环保大使柯志强。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这十年,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志愿参与保护江河湖泊,让我真切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更是见证了社会公众‘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意识形态的提升。”在“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五场报告会现场,“武汉环保大使”柯志强分享了作为一个环保志愿者十年来的经历与感受。

“2020年12月,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市文明办、武汉市民政局、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等单位的指导关心支持下,首批由环保社会组织、学校、企业等20多个环保团队组建的‘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正式成立。”柯志强说,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深入各团队进行调研指导,引导各团队围绕“山、水、林、田、湖、草、鸟、湿地”等,开展了100多场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柯志强说,这十年,志愿者们走遍武汉三镇,走进乡村、湿地、学校、企业,科普环保知识,保护山川河流,积极开展各类生态环保活动。现在,武汉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和志愿者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携手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建设美丽武汉。

 

 

江夏区纸坊街道林港村村民王青山:

废弃矿山蝶变绿水青山

江夏区纸坊街道林港村村民王青山。

“我曾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亲历者、见证者,现在已经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和受益者。”“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五场报告会上,江夏区纸坊街道林港村村民王青山通过视频分享了他与灵山间的故事。

“灵山一度聚集了20多家采石厂,大部分村民‘靠山吃山’,我也曾是采石大军中的一员,寄希望带领村民采石致富。”王青山回忆说,积年累月的开山采石,对灵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灵山变成了“灰山”。

2018年,江夏区启动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灵山被列为试点。2019年11月,灵山复垦利用项目开始动工。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治理,到2021年12月,灵山一期治理工程全部竣工,交通便利、灌排自如的合理化格局已然形成。王青山也从一名采石场老板转变为山体覆绿项目建设协调者,组织村民参与植草、种树。

如今,村民们在灵山山体种植了乔木4200株、灌木3000平方米、灌木球3700株等,改善了灵山的生态环境,让灵山从遍地乱石的废弃矿坑变成武汉版的“稻城亚丁”。王青山感叹:“十年变迁,更让我深知,我们要利用资源,守护一方净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捧起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王允祺 记者王玮琦 通讯员向智 张璟袆 闫成义 鄢祖海 海报设计陈昌)

【编辑:王戎飞】

2022年9月27日 16:1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