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以来,长江禁捕退捕扎实推进,退捕渔民稳定上岸,“十年禁渔”实现稳步开局。
但长江生态恢复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执法人员的日常工作具体如何开展?上岸后,渔民的生计该怎么办?保护长江,我们能做什么?2021年8月3日,武汉广播电视台记者和武汉绿色江城的志愿者来到了江夏金口实地考察。
禁渔活动如何开展
张凡是江夏区渔政执法队的队长,从去年7月起她几乎每天都带着队员们奔波在长江禁捕一线。“早上六七点钟我们就出来了,看一下有没有有非法垂钓、电鱼、毒鱼、炸鱼使用违禁网具这些行为,每天都会不定期巡查,不能让别人掌握巡查时间。”
打击长江非法垂钓、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只是禁捕工作的其中一环,与此同时,武汉市渔政联合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开展打击制造销售禁用渔具行为专项行动,规范净化渔具市场;组织餐饮企业签订不售卖江鱼、江鲜承诺书,从销售、消费环节斩断非法捕捞链条;通过“江上打、陆上堵、市场查”打造覆盖全区域、监管全时段的三级禁捕执法监管体系,确保十年禁渔取得实效。
【“没收”的非法渔具】
据张站长介绍,目前长江(江夏段)巡查的重点保护区域已基本实现了‘四清四无’,也就是无捕捞渔船、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清船、清网、清江、清湖的目标,“现在在岸上你基本上看不到生产性的钓鱼行为,有时候我们在岸边巡逻,还没有走到跟前,他们(钓鱼的人)就主动把自己的鱼钩拎起来给我们看,经过长期的宣传大家对禁渔的规定已经很熟悉了。”
上岸后的渔民,怎么维持生计?
实现禁捕目标,除了让不法分子“不敢捕”,还要让渔民上岸“不想捕”。退捕渔民的就业和安置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今年六十岁的王明武曾经是长江上的一名老渔民,而现在,他是长江禁渔协助巡护员。在江夏,和王明武同一批成为护渔员的老渔民一共有6位,熟悉江面、河道水情的他们为执法队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一年前的七月,武汉市安排财政资金2.3亿元用于禁捕及渔民安置;所有退捕渔民补偿兑现,渔民全部安置到位,渔民生产生活的保障“网”织起来了,长江“十年禁渔”路也开了个好头。
而政府花了如此大的手笔禁渔,不是为了不让群众吃鱼,而恰恰是为了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有鱼吃、有更多鱼吃。
长江大保护,我们一直在行动
此次对长江禁渔工作情况的实地考察,仅为长江保护的日常工作之一。此前,武汉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江城也一直在为长江生态保护而付出努力。
自2017年以来,武汉绿色江城的“民间河长”及新闻媒体记者,曾多次乘船并采用无人机航拍对长江(武汉段)沿岸进行了实地环境调查,对非法排污、违规采砂、破坏河道、废料废渣等问题进行拍照、记录、向部门举报、向媒体曝光。
在实地巡护曝光揭露问题的基础上,绿色江城也是长江保护的行动者,曾组织联合多家社会企业开展捡拾滩涂垃圾、学习水质检测及生态科普调查活动,以实际行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在宣传科普方面绿色江城也未曾落下,从儿童到成人,从乡村到企业,绿色江城带领许多志愿者走进长江文明馆,帮助公众生动、直观地了解到长江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明。
同住长江边,共饮长江水。长江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生命都息息相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母亲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智慧的发展与传承。
长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大保护,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愿我们都能成为长江大保护的参与者、宣传者、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