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绿同行专栏 | 循塑料之迹,寻环保之法

首页    与绿同行    第六届    与绿同行专栏 | 循塑料之迹,寻环保之法

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共青团湖北省委主办,湖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承办,武汉绿色江城环保服务中心协办下,各高校团队参与第六届湖北省高校与绿同行微公益环保创意大赛并积极开展项目。

 

循塑料之迹 寻环保之法

为增强民众对塑料污染的认识程度,呼吁减少塑料滥用、乱弃现象,同时明晰武汉市水体塑料污染状况,循迹“塑”源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武汉市水质检测活动,前往武汉市各大水体进行走访调研,并就检测结果向社区居民进行环保宣讲。

 

水体采样

循迹“塑”源团队在采样前精心策划,确定采样地点,分头前往长江、滠水、南湖、东湖、汤逊湖等水体进行采样。

采样的同时,团队成员也不忘对湖泊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查看河湖长公示牌,观察河湖周围的排水闸阀、排污口以及生态环境,对公示牌中水环境保护相关规划进行讨论。观察发现,南湖、东湖等湖泊旁的公园生态较好,湖水无异味;垃圾桶等公共设施完善,附近居民多有钓鱼,无乱扔垃圾的现象。在排污口附近,明显可以发现其附近植物稀少,偶有植物却残败虚弱。围绕排污口约20平方米的是一圈水草,推测为人工种植,起到净化排出污水的作用。在长江、滠水等流动水体附近,船舶码头水体较浑,而江滩水体较清;滠水检测段异味较大,查询资料可能与附近工业工厂有关。

 

水体检测与数据分析

上图:通过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体PAEs

团队成员将水样分别收集后,从各个检测点带回实验室,置于4℃冷藏。第二天,团队成员立即开展了水质检测活动。水质检测包括微塑料含量(送检)、PAEs含量、三氮一磷、CODCr等指标,团队成员严格按照检测方法操作,对13个水样分不同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上图:通过重铬酸钾滴定法检测CODCr

上图: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三氮一磷

上图:在各个水体所取的水样(部分)

经过十几天的检测实验,团队成员们通过所测数据,制作出了相关图表。由相关检测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水体中的微塑料类型主要有碎片类、泡沫类、薄膜类、纤维类等,在所有调查的样点上,碎片类微塑料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泡沫类微塑料,剩下的两种微塑料所占比重近似相等。

图:显微镜下的微塑料

由于微塑料含量定量检测不准确,团队成员重点对各大水体中的PAEs进行了定量检测,以反映水体塑料污染程度。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水体的浓度差异较大,其中青菱湖、滠水、东湖等浓度较大,长江、黄家湖、汤逊湖等浓度较小。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比对取样点附近环境,团队成员得出结论:水体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垃圾渗出液和工业废水。

上图:水体PAEs含量分布

(注:DMP、DEHP为最常见的两个PAEs种类)

上图:青菱湖周边环境分析

 

环保宣传

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在校园里展开了针对水体塑料污染的宣传活动。团队成员为师生们讲解武汉市水体塑料污染现状,从原理到现象,全方面为大家说明塑料从哪里来、最后会去向哪里,造成哪些危害,解答师生们针对塑料污染的疑惑。同时,团队成员将取水工具、检测工具也带到了现场,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

团队成员向同学们宣传水体塑料污染

宣传册一览

在飒爽的秋风中,团队成员走出学校,进入社区,向社区居民们宣传减塑理念。相较于年轻人,社区居民们年龄偏大,普遍缺少垃圾分类意识,多出现垃圾丢弃不规范、塑料滥用的现象。垃圾中的微塑料、增塑剂会随着雨水流出,形成垃圾渗出液,最终汇入各大水体之中。团队成员主要针对垃圾分类与塑料滥用进行宣传,呼吁社区居民尽量少使用塑料袋,不重复利用塑料瓶,非必要不接触自然水体,规范分类垃圾、丢弃垃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团队成员向社区居民宣传水体塑料污染

最后,循迹“塑”源团队将水体污染与生态多样性相联系,在学校实验楼一楼进行了环境保护专题长期展览。希望同学们能够心怀环保意识,共同爱护自然生态。

循塑料之迹,寻环保之法。在如今可再生能源的大趋势下,“减塑”已成为社会的大趋势。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塑料污染的严重性,希望在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水环境生态与人类息息相关,环保与人类息息相关。

2023年12月20日 17:1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