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参观,留下江豚的身影

首页    江河湖泊水资源保护    长江大保护    科普参观,留下江豚的身影

2020年9月,在长江流域的武汉、南京等地,市民百姓惊喜发现了江豚的身影,在江城武汉,江豚与黄鹤楼同框,实属难得。话说江豚本应该是长江常见的物种,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繁忙的航运、水质污染、滥捕乱捞、水利设施的建设等因素,导致江豚的数量急剧减少,如今,长江江豚的数量已不足1000头,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在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是淡水鱼类博物馆,已有60多年历史。博物馆内收藏有丰富的水生生物标本,包含中国淡水鱼类标本一千余种,40余万尾;来自国外34个国家和地区的鱼类标本600余种;藻类标本2万多号;以及各类群的无脊椎动物标本。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江豚,2020年9月底,在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的支持下,“武汉绿色江城”携手康明斯电子与燃油系统(武汉)有限公司员工志愿者前往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进行参观。通过参观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了解水生生物,提高志愿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活动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的王熙博士给志愿者团队详实讲解了江豚的外观形态、生活习性、生存状况,以及水生生物标本的来源、水生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科普知识。

在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是一头矛尾鱼标本,它是世界上现生的最古老的鱼类。除此之外,还能看到已经灭绝的白鱀豚标本,还有中华鲟、白鲟、江豚、山瑞鳖、大鲵、胭脂鱼、扬子鳄等水生生物标本,以及丰富的东亚特有鲤科鱼类和青藏高原鱼类标本等等。

 

志愿者们围着用3D打印的已经灭绝的白鱀豚标本,仔细聆听王博士讲述白暨豚“琪琪”的故事,曾经的“长江女神”白暨豚,已在2007年被宣告功能性灭绝。

来自康明斯电子与燃油系统(武汉)有限公司的志愿者陆女士说:“看到濒危灭绝水生生物,感触颇深,这些标本,是在警示人类要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长江禁渔,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让母亲河休养生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江豚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江豚以鱼为食,对栖息地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最近一段时间,江豚频频出现,说明长江生态环境在改善,长江大保护具有成效。

再次呼吁大家,用行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让我们一起留住江豚的身影,留住江豚的微笑。

2020年10月9日 17:02
浏览量:0
收藏